野采,作为一项传统的活动,似乎从古至今,其形式与内涵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与现代,大抵都会对这项活动赋予不同的含义。

而这一层或者是多层“含义”,也会因节日与季节的变化所转变。

比如,在古代的“二月二”、“花朝节”等一系列节日,其实都有这项活动。

而且,这种活动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化出了其他种类的节日习俗。

诸如赏花、斗百草、挑菜等,其实都有与之类似的特点。

不同的民族,也会因为其民族本身的信仰,再结合实际情况,将其赋予不同的“内涵”。

一部分,是与山川日月、花草鸟兽乃至是四时季节联系在一起,成为独特的节日风格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则是带有对有着重大贡献的先人与民族英雄的怀念,以此来实现纪念与传承意义。

古人,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他们,会更多的将这项活动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在搭配上神话故事以及相关的史实,形成不同内蕴的“特色文化”。

而现代人呢,相对于此,则是更多了一丝“自由”与“洒脱”。

同时,增长见识,丰富知识,寓教于乐。

野采这项活动,也在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功能也在不断丰富。

对于野采这项活动,古人也是写了不少首古诗的描绘其场景的。

就比如陆游的

“翠蔓扶疏采撷忙,麹生系出古淮阳。”

而《诗经》之中所表述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这句诗,其中描绘人们争相采摘芣苢的场景,也可以被看作是野采。

除此之外,像杜甫的以及其他历朝历代的诗人、文人及学者。

他们的作品里,或多或少都提及了有关“野采”这一概念。

并且,他们还运用了诸多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活动场景。

古人那高雅的情操、高尚的品德,以及淳朴的智慧,让我们都不得不大为赞叹。

而关于野采的位置与地点,古人不像现代人那般“笼统”,也“一概而论”。

他们,不但不会笼统的一概而论。

而且,在实际上,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门类,进行不同的划分的。

就比如地形,古代在进行野采的时候,往往会记录他所经过的那片地方的地形、气候、甚至是动植物还有人文风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以及其他一系列中外大家的游记着作。

至于野采对象,其内容,也在根据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大。

最初,像屈原这样的着名爱国诗人,大部分都会出门野采各种中药香草。

如《离骚》中出现的十八种香草:江蓠、芷、兰、莽、椒、菌、桂、蕙、茝、荃、留荑、揭车、杜衡、菊、薜荔、胡绳、芰、荷、芙蓉。

在他的另一部作品《九歌》中,也记载有十六种香草杜若、辛夷、蘼芜、女萝、芭、芷、兰、椒、桂、蕙、荪、杜衡、菊、薜荔、荷、药、芙蓉。

至于后来,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野采的对象,才从中草药逐渐转变为野菜、其他动植物,甚至是在外国观念传入后制作标本所需要的原料。

以至于后来,其纪念性意义,就远大于它的实际性意义了。

王嘉,作为一个现代人,当他在梦中回到这一代大师左丘明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

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除了查阅并了解当时文化典籍的具体内容外,更多的则是将他那个时代的活动,与这个时代类似的活动进行对比。

正巧不巧,就在他计算着日子,准备好与他的老师左丘明,还有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商量野采的事情时。

就在明日,老师左丘明,见天气尚佳,便决定要带着他和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明日一同去就近处的山林中野采。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以至于,就在出发前的前一天,他就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聊上有关野采的话题。

“师哥师姐,你说明日是什么日子啊?”

“咱们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居然会带咱们去野采?”

“难道说…是有什么节日的吗?”

“那…师弟我可很是期待啊…”

显然,王嘉这个“现代”小子,对古代的知识并没有全面学习,了解透彻。

所以,也不难看出他会对即将到来的“野采”活动侥有兴趣。

而他的师哥师姐们,见他如此样子,虽说有些惊讶。

但是,出于他刚来到左丘明丘明先生座下当学生弟子不久。

他们,在互相商量了一下后…

不多时,便向他说起了缘由。

“王嘉师弟…”

“你…难道不知道明日就是咱们鲁国例行祭祀之礼的日子吗?”

“在这一天,咱们除了行祭拜天地之事外。”

“这‘野采’之活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并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活动。”

“难不成…王嘉师弟,你是真的不知道这些事?”

话音刚落…

此刻,只见他王嘉的师哥师姐,纷纷都对王嘉投以异样以及猜疑的目光。

就怕…空气突然安静。

这下子,轮到王嘉“尴尬”了。

眼见情况不对…

于是乎,王嘉连忙尬笑几声,随后便继续说道。

“啊哈哈哈哈哈…”

“师哥师姐,你们…别这样啊,弄得人怪无语的。”

“师弟我…只是随便说说,打个趣儿而已。”

“打个趣儿了啊,哈哈哈…”

见师弟王嘉如此“哭笑不得”的样子…

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此刻也都纷纷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

“哈哈…”

“原来…是这样啊。”

“看来,咱们大家都误会了咱亲爱的王嘉师弟了。”

“你们说,对吧?”

“以后,如果师弟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尽管敞开了问。”

“我们,虽然比不上咱丘明先生一般知识渊博。”

“但是,在关键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力挽狂澜’。”

“先前,有几个咱老师丘明先生搞不定的问题,师弟你向我们询问,我们都一一解解决了啊。”

“所以…不要担心问题有多难,先前师弟你,还不是询问过我们很多次吗?”

“如果能帮上忙的话,师哥师姐我们也会竭力相助的。”

一听这番话,王嘉一也默许的点了点头,一边暗想着。

“看来…”

“问问’,也是我们‘大学问’啊!”

“从今往后,我得更加沉得住气,于虚心向他人倾。”

“这样…就可以获得许多解决困难与问题的知识了。”

之后,王嘉还跟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们聊了许多话题,

他虽然,现在的心情很激动。

但是…他还是沉住了气…

翌日…

正当老师左丘明丘明先生,此刻正带领王嘉和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到临近的山林中去寻觅野采时。

路途中,他见识到了许多奇景、神奇的动物,还有许多‘未曾谋面’的植物。

随即,他便向他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以及老师左丘明丘先生请教。

通过互相交流、答疑解惑,他了解到了许多的知识。

与此同时,他还在途中体验了不一样的节日活动,感受到了诸多活动项目中,感受到其中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文化特色。

而他自制的竹简小册子与笔记本,他也是不敢轻易离身。

只要一有机会一有什么知识,那就随手记录下来。

而在回去的途中,以及回家之后…

王嘉,仍然在十分用功的整理着,他先前先做好的笔记。

又过了不久…

今日,只见他再度像往常一样跟随着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前去书库管理对应的竹简书籍时…

他…还像以前一样,特别留意这《左氏春秋》中的草稿内容。

不多时,在他的努力寻找下。

终于,他找到了《左氏春秋》中记载着有关于鲁桓公第三年的内容。

于是乎,他便凭借先前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让自己大脑里的‘思绪’,回到这鲁桓公在位第三年所处的时代。

只见…

这时光飞逝,日月如梭。

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重叠交织,以及转移。

王嘉,他很快便来到了这鲁桓公第三年的时代。

话说在这一年,同样发生了不少事情。

鲁桓公第三年春天正月的时候,鲁桓公与齐僖公在嬴地相会。

夏天的时候,齐僖公、卫宣公在蒲地会谈。

六月的时候,鲁桓公与杞侯在郕地相会。

秋天七月壬辰初一的时候,再度发生日食。

而且,这次也是日全食。

与此同时,公子翚去齐国迎接齐女。

紧接着,九月份的时候,齐僖公送姜氏到讙地。

鲁桓公与齐僖公,这两位国君,在禁地相会。

而这姜氏,也因为这件事情从齐国来到了这鲁国,成为了鲁国的夫人。

之后,又到了冬天,齐僖公派他的弟弟年来鲁国聘问,五谷丰收。

就在这鲁桓公第三年春天的时候…

此刻,只见这曲沃武公进攻翼地,兵卒众多,且来势汹汹。

眼见这局面,可真是无不让人“胆战心惊”啊。

而身处在战场之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战争的王嘉。

此刻,他对此也并不太怎么感冒。

只是,在他的内心里,本质上还是“排斥”非正义战争的。

“我明白,我虽然只是一个历史长河之中的一位‘籍籍无名’的小卒。”

“但是,打心底里,我就懂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