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一则爆炸性新闻在全球学术圈与社交网络掀起惊涛骇浪。国内某知名学术论坛突然流出一张模糊照片:照片中,被誉为"超导神童"的95后物理学家曹源,拖着行李箱站在南洋某神秘别墅前,身旁黑衣保镖肃立,背景是镌刻着沈氏族徽的青铜大门。配文仅有简短一句:"曹源已加入沈氏科研帝国!"

消息瞬间引爆舆论。微博热搜榜前三位被#曹源加盟南洋#、#沈氏科研帝国#、#40亿超导研究费#牢牢占据。知乎上,关于"沈知意凭什么能招揽天才科学家"的讨论帖在12小时内获得百万点赞。有网友扒出曹源此前在MIT实验室的困境:"他的超导研究因缺乏资金屡屡受阻,A国科研机构只想将其成果军事化,难怪要另寻出路!"

此刻,南洋伍号别墅的地下实验室灯火通明。沈知意站在全息投影前,看着曹源团队的入驻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14层地下室已改造成全球顶尖的超导研究中心,低温恒温器、强磁场装置等设备均由沈氏旗下星达科技自主研发。"曹博士到了。"助理的提醒让她转身,透过防爆玻璃,只见曹源正仰头凝视着悬挂在实验室穹顶的巨型超导磁体模型。

"欢迎来到真正的科研净土。"沈知意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回荡。她按下按钮,地面缓缓升起一个透明展示柜,里面静静躺着40亿新币的研究经费转账凭证,"这里没有军方压力,没有论文发表指标,只有一个目标——让超导技术改变世界。"

曹源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墙上的科研自由宣言:"沈小姐,您开出的条件确实诱人,但我更想知道......"他顿了顿,"您为何愿意投入如此巨额资金?"

沈知意轻笑,调出全球能源危机数据模型:"看看这些红色警报,全球80%的电网损耗来自电阻。如果你的室温超导技术成功,"她的指尖划过虚拟的高压线,"不仅能让电力传输效率提升至99%,更能彻底改写能源格局。这,就是我要的回报。"

当天下午,沈氏集团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沈知意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大屏幕同步播放伍号别墅实验室的实时画面:曹源团队正在调试新的超导材料,液态氮白雾缭绕中,科研人员专注的神情与精密仪器的冷光交织成震撼画面。"从今天起,曹源博士将担任沈氏超导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她的声音坚定有力,"我们承诺提供永久性研究基地、无上限的经费支持,以及——"她停顿片刻,"让科研回归纯粹的初心。"

消息传回国内,某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感慨:"这是中国科研人才战略的重大胜利!沈氏打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桎梏,为顶尖学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但也有部分声音质疑:"将天才科学家绑定在私人企业,是否会导致科研成果垄断?"

面对舆论争议,沈知意再次展现出惊人的谋略。她通过沈氏基金会宣布:"所有超导基础研究成果将免费开放给全球学术机构,仅对商业化应用保留专利。"同时,她在暗网论坛悄然发布新任务:"招募全球超导领域青年学者,提供与曹源团队并肩作战的机会。"

在沈知意的运作下,伍号别墅迅速成为全球超导研究的"麦加"。三个月内,来自剑桥、斯坦福的顶尖学者纷纷递交加盟申请;国内科研院所的青年才俊更是掀起"南洋热潮"。曹源的团队规模从最初的10人扩展到百人,实验室的低温设备日夜运转,石墨烯超导薄膜的研究数据不断刷新纪录。

而A国政府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中情局紧急报告显示:"沈氏超导研究中心的设备水平已超越全球90%的国家实验室,曹源团队近期极有可能突破室温超导临界温度!"总统在闭门会议上咆哮:"想办法让曹源回来!必要时......"他做了个威胁的手势,"切断沈氏在美所有业务!"

但这些小动作,早在沈知意的预判之中。她坐在别墅顶层的星空书房,看着加密频道里传来的消息:安全联盟机构已成功破解A国对超导材料的出口禁令,三叔沈明远在东盟会议上力推"超导电网合作计划",而曹源团队的最新论文即将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

"沈总,曹博士想见您。"助理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沈知意走进实验室,曹源正举着一片薄如蝉翼的超导材料,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发现了新的二维超导机制,距离室温超导......只差临门一脚!"

沈知意望向窗外,南洋的暴雨拍打着防弹玻璃,却无法撼动别墅分毫。她知道,在这场科技革命的竞赛中,自己不仅是商业帝国的掌舵者,更是改变人类命运的推手。当曹源团队的超导技术真正问世,那些曾试图封锁、打压中国科技的势力,终将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降维打击。而沈氏,也将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