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内,烛光透过石桌边缘,洒在青石地面上,光影斑驳。少女端坐在蒲团上,手中捧起一卷经书,神情宁静而专注。她的灰袍素净,眉目间透着一股慈悲与淡然。
“谢姑娘赐坐”书生双手合拢,深深一揖,语气急切却又不失恭敬:“姑娘,在下冒昧打扰,实属无奈。家母病重,医者束手无策,听闻石头庵中有精通医术者,慈悲为怀,特来相求,恳请姑娘通禀一声,让在下求的救命良方,能救家母一命!”
少女抬起头,目光如水般温柔,却带着一丝淡淡的疏离。她轻轻放下手中的经书,声音如清泉般流淌:“公子,庵堂清净之地,已久不问世事。世间疾苦,自有因果,本庵恐怕无能为力。”
书生闻言,神情更加焦急,眼中甚至泛起了泪光。他上前一步,声音颤抖:“姑娘,家母一生善良,从未作恶,如今病痛缠身,痛苦不堪。在下身为儿子,实在不忍见她受苦。姑娘若能出手相救,在下愿以余生报答,哪怕为姑娘做牛做马,也在所不惜!”
少女微微蹙眉,目光中闪过一丝不忍与犹豫。缓缓起身,走到佛像前,轻轻合十,低声念了一句佛号。片刻后,她转过身,看向书生,语气柔和却坚定:“公子,孝心可嘉,贫尼本不该推辞。但世间万物,皆有定数,贫尼若强行插手,恐有违天道。”
书生听罢,双膝一软,竟直接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姑娘,求您大发慈悲!家母年事已高,若再拖延,恐怕……恐怕……”他说不下去,只是低头叩首,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少女看着跪在地上的书生,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她轻叹一声,缓步走到书生面前,伸手虚扶:“公子请起,你这是何必呢?”
“公子既然寻到我素月庵,可知我庵规矩?”少女终究是不忍,缓缓的向书生问道。
“原来这石头庵的名号是素月庵,小生只打听到这庵中有高人可救人,其它并不可知,望姑娘解惑!”书生抬头向少女作揖回道。
“我们素月庵,传到我这,已是第72代,每代住持,皆称素心。”少女莲口微启,轻轻诉说道。
“据说,我庵的创庵祖师,是一位无名比丘尼,祖师当年携一卷《素心经》避世至此,以血为墨,刻经于石壁,七日七夜后坐化于银杏树下。肉身不腐,化作一尊玉像,眉眼低垂,掌心托着一颗晶莹如泪的“净心石”。此石能涤尽世间污浊,却需以持庵者的心血温养,代代相传。此后百年,庵中女子皆非凡俗:第一代守庵人原为亡国公主,遁入空门后以琴声镇住山中恶蛟,琴弦崩断之日,蛟骨化作庵前石阶;第五代守庵人曾救下一只白狐,狐修道千年后重返庵中,衔来一株能治百病的“九叶灵芝”,却因触犯天规被雷劫劈碎半身,残魂至今徘徊于银杏枝头;第十代守庵人更是离奇——她本是一名溺亡的渔家女,被无垢泉复活后双目失明,却能以指尖触碰泉水预言灾祸,最终为救一城百姓,自愿沉入泉底,肉身化为泉中白莲……”少女诉说至此,缓了缓,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