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会议未完,孙经理匆匆赶来。
“叔叔怎么了?瞧您一脸焦急。”
“快收拾下,上级领导要见我们。”
得知是一级部委领导因合资方案有问题需要面谈,赵远峰皱起眉头暗想此事必定和那日上门的王科长有关。
但既然是领导召唤就不得不去。
被拉着匆忙赶到会议室时已有相关人员等候多时,由于毫无准备,面对连珠炮似的提问有些应接不暇。
孙经理状态更糟,在多个关键环节回答不够圆满。
散会后两人只得回家等信儿,早料到有小人作梗却仍没想到手段如此阴损。
孙经理更加坚定了回归曙光机械厂的决心,并通过人脉表达了这个意愿。
晚上回到1978大厦,赵远峰摆了几样小菜与孙经理借酒浇愁。
最终还是倒在醉意中。
他们都明白此次败于算计但也激发了兴趣。
次日一早不待结果出来直接前往京二机寻找突破口。
与此同时赵震虽听闻消息失败却不沮丧反倒乐于探讨机床制造,两人热烈交换意见引得众人参与变成技术革新型讨论会。
其间赵远峰突发奇想提出实践计划——春节前为京二机赚一百万美元。
虽然大家惊讶于这个“小目标”但考虑到验证其市场理念可行性纷纷支持,于是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尝试。
不说这家二厂的职工,他们的年终福利在城中是顶级的,就连市里的表彰会也为他们家二厂专门准备了一个奖项。
这样的好事,可没人会傻到拒绝。
我孙雷自然也明白这中间的利害,这里没有人会是糊涂蛋。
研发部的张部长都还没等厂长发话,就已经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孙先生,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们研发部的几十号人肯定齐心协力,尽快拿出你所需要的新款设备。”
张部长言辞恳切,但他其实到现在也不清楚孙大成想要研发什么。
孙大成本次的想法可不是凭空而来,他忽然想到了一款在这个时代还无人制造的产品——家用小型加工机。
他记得很清楚,未来的这类商品在国外可是相当受欢迎。
很多人知道国外的人,尤其是欧洲国家和大洋彼岸的人非常热衷在家自己动手制作东西。
这是因为他们热爱劳动吗?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他们是追求生活的质感,然而,孙大成要坦率地告诉所有人,大家被他们欺骗了。
原因很简单:那边的专业人工费极其昂贵。
很多洗车行雇佣的都是非法移民的原因正是人工便宜,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很少去洗车店,就是因为收费太高。
这就造成一种有趣的现象:能进口的商品相对廉价,但是有些无法进口而必须当地制造的东西则贵得离谱。
因此不少外国人倾向于亲自动手制作家中小物件,而这时就需要特定工具。
就这样,家用机械逐渐流行起来。
孙大成一提出这个概念就把在场的一片人惊呆了。
特别是张部长以为是要攻克技术高峰,没成想只是这么个奇怪的小玩意。
没错,他的确就这么想的。
无需详尽绘制图纸,通过孙大成简单的叙述,大家便知晓这东西设计极为简单:一台低功率的小机器,体积较小且功能完备,主要针对木材及铝合金加工。
这样就能被称为机床?
数天之后,当孙大成再次领着几位实习生来到厂里时,张部长已经做出了十几款不同型号的设计方案。
实际上孙大成对此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仅把自己的想法告知给技术研发部相关人员后,就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象进行构思。
然而谁都未曾想到的是,孙大成这一回来却把现场弄得十分正式。
看着前面坐着的一些洋面孔将所有的设计方案否决掉的场面,老实说,张部长感到很没面子。
毕竟是家二厂这样的老牌工厂啊,十几份设计没有一个达到标准,这也太丢脸了。
“布朗先生,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设计方案不符合要求,完全按照您提出的初步设定进行制作,为何还要被打回?”还没等张部长表态,一名刚被毙掉提案的年轻人就气愤地站了起来。
其实孙大成对这位技术人员的设计还算满意,这款机器能力很强劲,但如果仅仅功能强就可以称为好的作品,那是远远不够的。
“周设计师,我并非否认你的作品性能差,正好相反它的效能非常符合需求,但仅仅有功能还不够,我们追求的是市场化的商品。”
“有什么区别呢?我的设计能达到您的要求就行了吧,既然能够达到标准就应该能卖出去吧。”那位姓周的技术员反问道。
布朗是孙大成所在企业的外聘产品总监,他是太平洋投资集团特地招募的美籍工程师。
其职责在于判断某种商品是否适合投放于北美洲地区销售,换而言之,此物品在当地的零售市场上到底能不能热卖。
“小周同志不要着急,请坐下听我说几句关于我的见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