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粉丝不也一样,都是帮傻B,你能忍,咱们馆也不能忍!”

是啊,本来朱暮彤对于自己第一次参加的这场正规赛事的决赛充满了期待,但谁知道从两周前开始,网上的好几个格斗搏击的自媒体和博主们就开始散布所谓的赛事揭秘。

第一类是话里话外暗指朱暮彤是富二代,有钱有闲有背景,背后有金主在赞助赛事,所以才让她顺利晋级。甚至把足球界那种假球的行为,扣在了格斗搏击这个圈子。虽然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但网友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评论区和弹幕上都打着“不承认也能知道”、“这还用说吗?用脚趾头想都猜得出来”、“连格斗圈都要被黑金污染了”、“支持刘雄英,杜绝打假赛”。

而刘雄英的粉丝团更是在微博和各大视频平台边晒刘雄英曾经的各种高光瞬间,边用阴阳怪气的言语质疑着朱暮彤这个从物理博士跨界而来的格斗新星。

当然朱暮彤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其中最实在的则是她在北大格斗社时的队友们,他们即是圈内人也了解朱暮彤的战斗力,为她组成了强大的后援团。

但到了网络评论区里,不知道为什么,大众舆论一边倒地在骂着他们,而且 80%与格斗完全无关。

“国家投入大量资源给到北大不是让你们练武术的”、“我以为北大博士都会在实验室埋头研究呢,原来也会在八角笼里出风头”、“你们已经是天之骄子了,有房有车有工作,就请把八角笼的方寸空间留给大山里出来的孩子们吧”。

就连北大毕业的脱口秀段子手们,在这件事儿上也没向着自己人,“客观公正”地力挺根正苗红的格斗女将刘雄英。这不由得赢得网上的满堂喝彩,人设加满,人气爆棚。

于是这个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其中投票结果竟然会有 82%的人认为朱暮彤只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类选手,还有 64%的人认为朱暮彤参加格斗比赛只是为了蹭流量。有人甚至爆出她是某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高管,认为这是在为公司即将推出的产品做营销。

更可憎的是,这些网络挖掘机们,还发现了朱暮彤在 2021年为公司融资时产生的一波流言,以及 2022年疫情期间的那次负面新闻。这些本来都曾经只是在很小范围起过波澜,而且持续时间都只有 1个月不到就被平息,就连当时真正有关系的人现在都忘记了,可是躲在全国各个角落里手机屏幕前的吃瓜群众们却总是可以捕风捉影。

他们的力量是强大的,而他们的动机是纯粹的,因为他们并不关心真正的客观事实,也不管所谓的因果是非,更不顾情感上的伤痛纠葛,只任由自己那丰富的想象力和压抑在道德底线下的阴暗面在 0与 1构成的虚拟世界里澎湃荡漾,以求暂时麻痹自己在现实世界里已经被折磨得满是伤口的灵魂。

而第二类看似是声援朱暮彤的一派,“霹雳娇娃”、“格斗博士”、“最美女战神”、“能文能武”大概是这些博主或自媒体账号所用到的关键词,而且也尽力在澄清前边那类假赛谣言或者为之前的流言负面做辩护。

一开始暮彤还是很受感动的,也在评论区有过留言,感谢大家对自己的支持。但是看多了之后,她发现,其实这些博主也和前一类账号一样,根本没人关心真相和事实,他们只是想换一个方向来收割流量和粉丝。

他们放在平台上的短视频虽然都是朱暮彤的高光时刻,包括她前几场比赛获胜的精彩片段,配上激情的 BGM和义愤填膺的解说词,仿佛被她击败的前几个选手不是日寇就是阶级敌人。甚至机智的朱暮彤后来还发现有很多这类博主拥有另外的账号,那些正是第一类舆论的始作俑者。

最典型的是,在决赛前三天的一场网络直播中,两个大 V连麦对骂,一个代表第一类的阵营,另一个代表第二类的阵营。他们侃侃而谈,就像是国际大专辩论赛一般。辩题从“刘雄英和朱暮彤的格斗实力谁更胜一筹”到“从她们的身高体重和三维来看,谁更适合综合格斗”,还有“假如当年朱暮彤的教练陈戎没有受伤,能否第三次战胜刘雄英的教练许强生”,然后还聊到她们的成长经历,出生在哪个城市,还有她们婚恋史、价值观、恶趣味、以及她们的穿着打扮甚至用什么牌子的香水、止汗露……

而直播互动区的观众们则因为她俩的地域差别、学历差距、婚恋差异、甚至形象不同而互相嘲讽、攻击、诋毁和谩骂,还有大量潜水的观众吃着瓜子喝着可乐在屏幕前默默观看这场网络圣战,时不时戳击着屏幕上“点赞”的按钮,甚至发送着各式各样的直播礼物。对大多数不懂 MMA的人来讲,这可能比那场决赛更具有吸引力。

而细心的朱暮彤则发现,这两个隔空对战的网络大咖,其实都来自同一个工作室,那就是刘雄英的表哥李展明所投资的风起云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一场直播的观看数据居然突破了五百万人次,超过了东方甄选直播间的场均观看量。当然,这一天在直播间卖出去的各种拳击、搏击、格斗运动的比赛服、训练服、护具装备、各种其他运动项目的装备、麒麟格斗馆的会员体验卡、甚至传说中两位女主的护肤品、服饰穿搭、还有什么朱暮彤推荐的图书、刘雄英签名的照片,真是应有尽有,最终持续了近 6个小时的直播竟然创出了三千多万的成交金额并刷出了价值近千万的礼物!

朱暮彤很清楚,那些买单的人其实往往不是评论区骂得最凶的人。其中一种是被吸引来看直播真正有产品需求的人,比如本来就想办健身卡,或者本来就是格斗爱好者,正好趁这个机会薅一波羊毛。还有一种就是看着直播对骂,单纯选择用购买产品来支持朱暮彤或刘雄英的人。

即使朱暮彤自己并不是这场闹剧的操盘手,但她也感到对大众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所以她内心一直希望可以用一场堂堂正正的决赛来给真正支持她的人们一个交代,而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其实也是网络舆论的受害者。

“这是咋整的,激光没了?激光咋的那么快就没了?!”

朱暮彤一下子被这浓重响亮的东北口音带回到明亮的手术灯下,眼前还是一团迷雾般乱糟糟的光影。

“是呢,王主任,不知道为啥那么快就没了。”在朱暮彤右肩不远处操作仪器的助理医生无奈地回复着。

“真行,这次采购的是哪家的?”

“好像是赛迪吧。”暮彤听出这是在她头顶上方协助王主任做手术的小苗那柔和的声音。

“老他妈瞎换!”王主任不耐烦地说。

“主任,这支激光也弄了快40分钟了?”小苗柔声提醒到,这得到了旁边几人的响应。

“有那么久了?”王主任有些不敢相信,随后平静了一下,“那这个眼睛还真不好搞,你们看看,这脉络膜都皱巴成这样了!”

暮彤听到右肩仪器旁边和右腿 7点钟方向的两名助理医生凑了过来,她头上的手术灯前,出现了晃动的纹路,这让她想到在做物理实验时,光的干涉和衍射,不禁思考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收到的光电信号到底会是怎样的呢?

“咱们一共多久了?”王主任的问题打断了朱暮彤脑子里的模拟光学实验。

“您上手已经快一小时了。”小苗还是那么平缓。

“这人也真难搞,这还不到一半呢!再加一支激光,还有准备硅油。”王主任深深吸了一口气,而助理们则边附和边各自回到了原位。

手术前王主任就提到过,严重的视网膜脱落是要在手术中用硅油固定修复的视网膜的,“就像你骨折严重了要用手术加钢板固定。”这是王主任当时的原话,很好理解。

朱暮彤还记得王主任当时那慈祥的面容,没想到在手术中这么大的专家也会有情绪烦躁的时候。她并没有半点抱怨的想法,只是突然感到医者的不易。想想自己是当天王主任第 11台手术,就算每台半小时,他前边也连续在这里专注细微地干了 5个小时!她自认为自己体能上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要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连续动手 4-6个小时也是吃不消的。

她想着自己之前在博士阶段,每天在实验室搞量子神经网络的研究,一坐也是几个小时,虽然很专注,但热量消耗全部集中在头脑上。所以在那个时候她就很庆幸自己没有像搞粒子物理理论或者材料物理理论的同学们那样,每天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奇葩实验,摆弄各种非常精巧甚至还很危险的仪器设备。

王主任拿到了新的激光,继续开始了在朱暮彤左眼上的精细操作。虽然暮彤眼前是一团混沌,麻药的作用还不会令她感到疼痛,但通过声音、触感、嗅觉的感知,她还是逐渐紧张起来,

这时她想起了那个后来改行学了心理学博士的物理学院学长,在一次北大公开课上竟然教起了大家禅定,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催眠。暮彤当时很感兴趣,所以学得很认真,后来连续几天在家都自己“修炼”了一番,颇有心得。

如今她开始放松自己的每一寸肌肉,从眼睛到牙齿,从手脚到五脏,她渐渐忽略了眼前的光影,声音和触感也渐渐远离自己的身体,仿佛她的呼吸越来越深,但非常舒缓,呼——吸——呼——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