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英敛之的话,吕兰清对袁世凯也算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再说姚石泉,姚石泉名为姚锡光,算是一名武将,从政以来多任军政之职。他去年与人和合办了华北一所女子学校,因此,英敛之才会为吕兰清引荐他。

他对于教育确实有较为独特的见解,也十分支持女学开办,与吕兰清也算志同道合。

姚石泉之后,吕兰清又拜访了林墨青和王祝三。

林墨青是天津本地人,本来只是一个生员,庚子事变后对国家前程忧心忡忡,立志办学,又正好遇到了在天津任学务部长的严修,被提拔为学务与他一同开办了几所私立学校。

去年受袁世凯所托,又开设了天津官立两等小学,这也是天津第一所官立小学堂。

或许是因为他学校教授的都是小孩,所以林墨青认为学堂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配合;而欲家庭教育好,又在乎有贤妻良母的辅导,才能受到事半而功倍的效益。

虽然吕兰清认为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母亲承担,却十分高兴林墨青认可了“母教”的作用。

两人当天越聊越深,一直聊到天黑才依依不舍的辞别。

临行时,林墨青还对吕兰清道:“今日与吕小姐一谈,才知女子亦有大才,他日我必定筹办女子小学堂,届时再邀吕小姐至学堂任教,如何?”

吕兰清欣然应允。

吕兰清在见到王祝三之前一直不知道此人是谁,直到见了面,才知此人是王郅隆,就是《大公报》的股东之一,“祝三”是他的字。

他是靠经商起家,曾卖过木材、粮食和盐业,以此赚取了不少钱财。

后来偶然遇到赌输了军饷的倪嗣冲,为他赢回了军饷,也因此搭上关系捐了个官,又创办了两家火柴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了。

所以当英敛之想要办报时,王郅隆拿出了不少钱财支持。

他其实对教育、女学都没有什么看法,愿意会见吕兰清,不过是因为英敛之举荐,而他也好奇《大公报》这第一位女编辑罢了。

三人见面,也只是草草吃了一顿饭。

饭席上,英敛之谈论了大公报近日的工作情况,又讲到了开办女学所需的资金支持。

吕兰清撇了英敛之一眼,垂眸没有说话,心中已经了然:都已经开始张罗资金筹集了,看来傅增湘瞒下的消息真的是开办女学。

王郅隆则十分敷衍,没有立即同意,只道:“在支持国家一事上,我只关注办实业、开工厂,暂时还没有支持办学的想法。”

吕兰清见他神色中略有鄙夷,自然明白这不过是他的托词,真正的原因是他并不支持女学。

英敛之也不好强人所难,见王郅隆如是说到,只好作罢。

和王郅隆吃完饭,也算是为接连几日的拜访画上了句号。

吕兰清这几日吸取了各家见解后,又将女学开办的要点重新梳理了一遍,可谓收获颇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