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李景隆总算能理解,为什么徐辉祖去宣旨的时候,是如此迫不及待。

敢情,这朱寅真是个人物!

李文忠见李景隆似乎想明白了,把腰带往桌子一放,坐下端起酒杯喝一口。

“我告诉你,日后你跟神算少年相处好关系,皇对他很看重。”

“我听说,就是燕王跟朱寅走的也很近。”

李景隆顿时震惊的瞪大眼睛,这个朱寅竟然如此牛逼。

能入朱元璋的眼已经就很了不起了,居然跟燕王朱棣走的还这么近。

毕竟朱棣不是那么一个好相处之人。

不过朱寅教训陆仲亨和费聚,还有胡义仁的行为很对他的胃口。

让他都有些佩服朱寅。

思来想去之后,李景隆笑嘻嘻走前,亲自给李文忠倒杯酒。

“爹,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会多跟神算少年学着点。”

“这才像话,是我李文忠的好儿子,继续倒酒。”

“好。”

……

数日后。

贡院门前,已经张贴出了北场科举考试结果。

很多举子围着榜单查看自己有没有榜。

发现榜的举子,都会激动的高呼几声。

没榜的虽然失落,但也暗暗给自己打气,争取下次高中。

“听说这开设北场科举的主意是神算朱寅想出来的。”

“我们榜的举子都得感谢他。”

“没错,朱寅是我们大恩人。”

“听说他还向皇提议,以后都要实行南北分榜。”

“这样就能保证公平,杜绝徇私舞弊。”

不少榜的举子,纷纷附和,打算一起去。

“慢着,我们也要去。”

“虽说这次我们没有考中。”

“但是因为朱寅的建议,我们北方学子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这就够了。”

“回去好好学,三年后再来,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我们也要去感谢朱寅。”

不少落榜的举子也对朱寅充满了感激

虽然他们落榜了,但是心服口服,毕竟获得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礼部侍郎黄子澄就在现场,看到众人都走了去感谢朱寅,心胸狭窄的他都要气炸了。

这次北场科举考试,是他一手操办的。

这些北方举子能获得第二次机会,他的功劳不小。

但是他们却只记得耍嘴皮子的朱寅,而忘记了做事的他。

相当的愤怒。

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这个时候从马车走了下来。

看一眼远去的举子们,在看黄子澄脸色。

就知道他的心里不好受。

“胡相来了。”

看到胡惟庸,黄子澄赶紧拱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